【读写结合练】读写润心 共赴新程
日期:2025-09-18 09:49:46  浏览量:0

-----梅小闻梅书社开展主题阅读交流活动 

书香浸润校园,阅读点亮教育。为激发一线教师的自觉阅读意识,9月17日,梅小教科室组织闻梅书社成员开展了“读写润心 共赴新程”主题阅读交流活动,共享与文字对话的时光。本次活动由张晓兰副主任主持。

 

 

赠书传情,悦读同行

一本新书是一份新的期待。这份飘散着墨香的书籍,打开阅读的视野,浸润心灵,更让温暖在书页间传递,伴我们在教育探索路上携手同行。

笔耕有获,悦读分享

上学期,区教科室组织的优秀论文评比中,我们有7位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思考与文字积累斩获佳绩。其中严卫强、王莹、张春陵获特等奖,左学文、沈炜玥、张晓兰、吴佳静老师获得二、三等奖。教科室邀请获奖代表分享自己的笔耕感悟。


    张春陵老师:我非常荣幸在此分享喜悦与感激。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,更属于滋养我专业成长的梅小。特别感谢师父严校长,在课题遴选、方向把握及研究指导上,以深厚学养和敏锐洞察力给予我关键支持。日常教学中,我梳理得失,将与孩子共读的美好瞬间,转化为对教学策略的深入探索。这份荣誉是对 “以生为本”、深耕课堂理念的肯定,将激励我在语文教学路上秉持初心,且行且思。



   沈炜玥老师:我首先分析了六上第七单元中每一篇课文的思辨价值,明确单元思辨目标。比如《书戴嵩画牛》指向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冲突,《月光曲》则可以探究艺术表现的情感逻辑。接着,设计跨学科任务群,从思辨力培养的视角出发,按照“走进课文辩论问题—走出课文批判评价—展开想象自我表达—走进实际实践创造”的基本思路将六上第七单元分为四个子任务。



    左学文老师:论文能够获一等奖,对我来说是一份极大的鼓励和鞭策。我深知,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无数次的努力与付出,当然,也离不开教科戴主任的支持和督促。我知道自己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努力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。最后,感谢区里组织这样的论文比赛,感谢戴主任的支持与鼓励!


吴佳静老师:我在文章中以“主题问题化”为核心,探讨小学英语单元一体化教学,结合6A Unit6案例呈现设计思路。亮点包括主题统领、跨学科融合、问题驱动、多样活动与全程评价。但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、学生差异关注不够、时间分配不明、评价工具缺乏及案例局限等问题。实际操作需要增加课堂操作指导、分层任务、具体评价工具、多主题案例及细化引导语。我认为教学需理论与实践并重,注重细节与评价,才能促成学生深度学习。

 

碰撞思想,传递书香

上学期教科室组织的“阅读漂流瓶”活动中,借助同事的书籍在老师们手中互助传递。在漂流阅读的旅程里,大家不仅与作者隔空对话,与自我深度对话,更与闪光的思想不期而遇。择其闪光,以飨读者。

 


    吴爱华老师:《解忧杂货店》最吸引人的不是“解忧”魔法,而是字里行间的“羁绊”:读完才明白,有时孩子要的不是“你该怎么做”,而是“你的烦恼被我认真听见了”,这份倾听本身就是治愈。每次翻开它,总会想起和同事备课、评课、分享学生趣事的日子。它像份“时光礼物”,不仅带来温暖故事,更让我珍惜并肩缘分——能和心怀善意的人共事,本就是幸运。
    

 
    许露老师:《新课堂怎么办》粗看乏味,细看很有门路。这本书聚焦“学习真实发生与真正学会”,指出现存教与学脱节、学用割裂的问题,书中“学会”指的是学以致用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,还强调跨学科实践成果比纸笔测验更能体现“真正学会”,呼吁教与学围绕让学习真实发生、学生真正学会展开。


    周嘉琪老师:翻开《孙双金与情智教育》,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本质的大门。孙双金先生提出的 “情智教育”,打破了传统教育中 “重知识传授、轻情感培育” 的桎梏,让我对教育的内涵有了全新认知。读完这本书,我深刻意识到:教育不是流水线式的加工,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递者,更要做学生情感的守护者、智慧的启迪者。唯有以情育情、以智启智,才能培养出有温度、有思考力的新时代人才。

吴惠婷老师:翻开《新课堂怎么办》,我被书中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。过去我总觉得课堂是老师的“独角戏”,而这本书让我明白,真正的课堂应是师生共舞的舞台。书中提到的“小组合作探究”模式让我印象深刻。它不再是老师单向灌输知识,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、动手实践,在碰撞中找到答案。读完这本书,我更加坚信,新课堂的关键在于转变理念——把课堂还给学生,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明确方向,聚力前行

教科室戴西洋主任布置了本学期的教科室工作,勉励大家争做一名优秀的闻梅书社成员,坚持做到“四个一活动”,即“读一本好书”,助力教师拓宽知识视野;“写好一篇读后感”,利用暑期自由阅读,结合阅读感悟提炼深度思考;“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”,抓住寒假时间,立足教学实践梳理经验成果;“主持一个区级课题”,切实提升科研能力,确保四项活动扎实开展,落地见效,推动教师专业成长。

一本本新书是起点,一次次分享是共鸣,一份份计划是约定。希望往后的日子里,我们能继续以书为友,让读写真正融入教育日常,让书香常伴教学生涯。